查看原文
其他

东大人 | 70岁以后做的工作比70岁以前还多

2016-09-26 请收藏—— 东北大学
70岁以后他做的工作比70岁以前还多记东北大学师德标兵闻邦椿教授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教授的办公桌上,一张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近200名学生的名单,常年在这里摆放着。这长长名单记录下的,是闻邦椿院士对教育事业的辛勤付出。在闻邦椿教授的倾心培养下,他们个个精英,人人成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已经成为我国振动工程和机械工程领域的高端人才和科技精英。在别人享受怡然自得晚年岁月的时候,已86岁高龄的闻邦椿教授仍然没有停止指导学生,每天都在用一生积淀的学识为国家培育英才,谱写了一曲感人的赤霞长歌。

“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让我体会到,想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并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有使用价值的成果,必须坚持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闻邦椿教授说。在课堂上,他经常对学生说这样一段话:“创新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有了创新才会有发展,事业才会取得成功。因此,实践和创新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多年来,闻邦椿教授始终坚持将外出开会、科学研讨时想到的新问题和不时迸发的新想法告诉他的学生们,让学生针对这些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们从中得到启发,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这种轻松的交流氛围,一直持续到今天,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已经在闻邦椿教授的团队中蔚然成风。
       在培养学生确立研究方向的问题上,闻邦椿教授认为,一定要遵循“因材定向、注重引导、尊重意愿”的原则,先根据所带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全面把握学生的科研素质,再提供从高水平理论研究到试验研究、从前瞻性工作到实际工程课题等全方位的课题研究方向;在挖掘学生科研潜力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闻邦椿教授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特别看重。他的著作《现代成功学—谈做人、做事、做学问》中记载了闻院士对严谨的执着:“严谨和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作风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科学事业是实实在在的事业,来不得半点虚伪,虚假和不真实的东西总要碰钉子。年轻人更应该实事求是地去开展各项科研工作,要与那些虚假的行为进行不懈的斗争。特别要反对伪科学,反对弄虚作假。”
       一次,闻邦椿教授在飞机上看报,看到一篇揭露博士抄袭别人论文的文章,于是就把这张报纸带回学校,把这篇文章复印了30份,发给了他的每一个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生们明白导师的用心,不约而同地把这篇文章作为自己的警言放在案头。
       闻邦椿教授的严谨,还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鸿光教授谈起导师时说:“先生在研究工作中一丝不苟,记得我撰写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先生反复修改了多次,在文中所附的意见,在字数上甚至超过了我的论文,时至今日,我也常常效仿闻老师,逐字逐句地给我的学生修改论文。十几年来,导师淡泊名利、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始终鼓舞着我。”


据闻邦椿教授自己统计,70岁以后所做的工作比70岁以前所做的工作还要多,70岁以前他培养的硕士和博士有80名,而70岁以后培养了126名;70岁以前撰写了5部著作,而70岁以后共撰写了33部著作;70岁以前他获国家级奖2项,而70岁以后获国家级奖4项。近几年,闻邦椿教授还在全国各地对青年学生开展了百余次“励志讲座”,听众逾万人。

目前,闻邦椿教授还在继续撰写高效做事和科技创新方法论方面的有关著作,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人能了解、掌握和运用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来提高做事及科技创新的成功概率,并获取做事和科技创新的最高效益,使现代成功学方法论真正成为“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和“成功做事和高效做事的密方良药”。
       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世界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令人赞叹的是,闻邦椿教授所扮演的角色如此之多,每一个都非常成功,而最让人感动的一个角色,应属“闻老师”。


素材来源:东北大学新闻网

编辑:赵舒曼

推荐阅读

▶【太帅了】东北大学首次上榜: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16-2017世界大学排名

↓↓↓为闻邦椿院士,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